郑新立力挺高铁投资:经济下行压力的最佳选择

2014年07月21日 09:20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接受新浪财经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接受新浪财经专访

  文/新浪财经 江艾欣

  中国第一次和高铁结缘是在1978年,邓小平于这年造访日本,并发出感慨:“像风一样快,新干线推着人们跑,我们现在很需要跑。”面对和世界强国的巨大差距,中国必须跑起来。因此“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从那个年代便深植于人心,也深植于多次为高铁投资发声的郑新立心中。

  “高铁技术是我们自己的技术,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与新浪财经独家对话时,郑新立表达了对中国高铁寄予的厚望。也许正是郑这代人的铁路情结,成为他力挺高铁投资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但不是所有人都和他一样有着铁路情结,近些年反对高铁投资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更有甚者形成了高铁的“反建派”。与高铁投资带来的正面效益相比,反对者更担心高铁的高负债率、资金回收困局、安全性能低等负面效益。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国务院批复铁路投资金额达到了2万亿,而后连续3年投资超过7000亿元,筑就了铁路2.6万亿的巨额债台,其中高铁债务高达2万亿。早在2011年,郑新立就回应说:“2万亿债算什么,在整个铁路资产里是一个小数,另外,过了十年、二十年以后,高铁形成了网络就更不算什么了。”

  而今年4月30日,铁总宣布全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提升至8000亿以上。照此投资计划的上调力度与频次,反对者担心未来会再次出现类似2011年的高债务。他对新浪财经解释说:“高铁建设现在有一些债务是必然的,但是10年之后就是流量资产。现在要给中长期融资,发行中长债券。”

  不仅高铁的高负债率是“反建派”的心头痛,高铁投资成本回收的现状更是让他们担忧。高铁投资成本有多高?世行于7月9日发布的《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成本分析》中提到,去年年末运行中高铁建设成本为“时速350 公里的项目为1.29亿元/公里;时速250 公里的项目为0.87亿元/公里。”如此高额的建设成本,让人不得不思考如何靠日常运营真正实现赢利。

  郑新立用“10年发展之后,这些优良资产就可以收取回报”,来回应高铁不能赢利的质疑。他解释说:“通过高铁的建设拉动我们的装备工业的发展,拉动建材的发展,又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同时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他也提到过李克强总理出访非洲四国期间,亲自“推销”中国高铁技术,使高铁成为了中国的“名片”。毫无疑问,这种对外输出高铁的方式也会收回前期投资成本。

  高铁投资成本回收难,也在于高铁相对低的上座率(据《人民铁道报》1月统计显示,高铁平均上座率为70%)。反对者埋怨说高铁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选择,郑新立对此向新浪财经回应说,“高铁应当是更多人出行的一个选择,而且随着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习惯出行坐高铁,甚至不坐飞机坐高铁。”

  也许人们对高铁耿耿于怀的,还在于2011年的7-23特大动车事故,而事故的原因在于新设计的信号设备不具备恰当的自动防故障性能。郑新立对此表示,铁路信号等产品绝大部分都立足于国产,必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

  反对加大高铁投资的声音一直未停歇过,可郑新立力挺高铁投资的决心也从未间断。加大高铁投资,在他看来是如今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最佳选择,“现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时,能不能把挑战变成机遇,关键看高铁能不能形成投资强度,尽快形成高铁网络。”

  郑新立将如今的高铁建设,比作90年代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的高速公路建设,而那个年代里对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毫无疑问地为中国赢来了2000年后10年快速增长期。当然,我们也希望能真如他所说,在应对这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时,高铁网络的形成能再一次带来经济增长的活力。

  (新浪财经此次对郑新立的更多专访内容,敬请关注新浪财经大型访谈“我看中国经济30人谈”之《郑新立:该刺激要果断刺激 建议重点投资高铁网络》)

文章关键词: 郑新立高铁投资经济下行高铁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谭力年近50离婚迎娶主播并提成县委领导
  • 体育习近平:愿中国办世界杯 盼阿根廷助国足
  • 娱乐曝文章马伊琍现身美国赌场:一直在输钱
  • 财经麦当劳肯德基供应商用过期肉 称吃不死人
  • 科技[第一线] 洛杉矶硅滩:比基尼与创业
  • 博客马航离破产还有多远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医学专业难见“医二代” 医生不愿再苦娃
  • 朱大鸣:房价同比大降前不该救市
  • 姚树洁:潘石屹捐哈佛1亿为啥引公愤
  • 易宪容:政府救市加大房产崩盘的概率
  • Value:本周11只新股申购攻略
  • 徐斌:沪港通将改变A股游戏规则
  • 张化桥:高速信贷增长是A股最大杀手
  • 华生:农地农房入市的陷阱与跨越
  • 冉学东:IPO政策不改变要出大事
  • 刘杉:立军令状透露政府无奈心态
  • 谢百三:打新吸纳资金将致下周大跌